地鐵匡啷聲響,停駛於短程裡的每一站;每一站拂面而來的風,瀰漫著工業風的石油礦味,也夾雜碎著食物的甜與腐朽味。推開閘門,從地鐵站走出的風氣沒有一次相同。在紐約的這段旅行裡,每隔三四條街,氛圍就如舞台的幕簾轉場一次,曾一度以為會再回來的地方,成了一期一會,只剩留存在記憶的海馬體裡。


走過華爾街、中央公園、時代廣場,其中最常駐留在歷史悠久的百老匯街,有53公里那麼長,不只是劇院,也充斥著書店、餐館、花店、攤販小車、選物店⋯⋯觀察紐約這塊土地,集結著許多由他方移民至此地的人,各式各樣的人與故事,讓這座城市成了靈感的繆思,使由意識堆疊的美國夢更加無堅不摧。​​​​​​​

Pedro Cuni 的邀約,到紐約 Mount Sinai 醫院幫忙畫牆壁,雖然來不及幫忙畫完。這是我第一次到英語系國家的一個短程合作。Mount Sinai 在中央公園旁邊,每一天從上城,搭地鐵到42街轉公車,晚上五點上工。
 
但 Pedro 畫牆壁的方式,跟我過往畫牆壁的方式不一樣,他會先將彩稿的草圖有大型印表機列印下來,再用紙筆測量牆面, 將紙張對準黏貼到成牆面一樣的大小,再翻到紙張背後貼複寫紙,完成了前奏後。就能拾筆從描圖開始上手畫輪廓,最後就是畫家的時刻好好的上色,等全塗滿就完工。
繪製過程中有許多調色的過程,大多是 cuni 請我看顏料,並調出相同的色調。我也樂此不疲的沈浸在調色的愉悅心情中,我也時常再紐約的街上詢問這物件的顏色,練習分色。這是一份令人難忘的繪畫體驗,但這趟紐約旅程的鋪成,對27歲的我開了新的眼界。

無論時間過了多久,心中依舊是不滅的城。

You may also like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