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dro Cuni 是一位居住在紐約市的西班牙藝術家,專攻壁畫、肖像畫、蠟畫和油畫。當時我在寶藏巖駐點時認識這為藝術家,並非常幸運的榮獲他的邀請我前往紐約協助他繪製牆壁。這段時間,我居住在他的工作室,位於曼哈頓北區,我也因此能紀錄這位西班牙藝術家 Pedro Cuni 工作室
當日光灑在 Pedro Cuni  的工作室上,顏料與畫卷分門別類放置在看如其分的位置上,還有一台專業的印表機與掛滿工具的工作牆,和色料的嘗試與配置,充分的展現 Pedro Cuni 在色彩研究的專業。
牆面上掛著吉他、 Cuni 家族的照片,軟調性的搭配也訴說著情感記憶。照片中紀錄的各種媒材與色料,以及牆面上的畫作,都是身為一名畫家會有的生命樣貌,
在工作室的生活除了工作(繪製牆壁)也有許多談話時刻,像是彼此分享生活的點滴,以及為什麼紐約街上蜜蜂那麼多等各種瑣碎的事。能聽著紐約的街聲,以藝術家的身份體驗紐約,對當時的我是件難得可貴的事。

然而一間藝術家工作室該是什麼模樣呢?我猜想就是會有排程表訂計畫、色彩研究對造表、藝術家畫作⋯⋯喔不不不,應該是藝術家的生命長什麼樣子,就是什麼樣子。
備註:cuni-encaustic 蠟彩畫(Encaustic)是源自古希臘與古羅馬的繪畫技法,以蜂蠟為媒介,擁有極高的保存度與歷史價值。據古代文獻記載,這種技法曾被廣泛應用於畫布、木材、大理石牆面與雕像上。古羅馬作家普林尼記錄,在遭受風雨侵蝕長達三百年的古希臘神廟中,蠟彩壁畫依然色澤鮮明,「宛如新作」。
然而,這項技術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失傳,歷代藝術家(包括達文西)皆試圖復原,卻未能成功。直到西班牙藝術家 Jose Cuni 重新找回這項配方,他的兒子 Pedro Cuni 承襲其志,與弟弟 Jorge Cuni 在美國華盛頓的 史密森尼學會(Smithsonian Institution) 及 Cooper Union 藝術與科學推進學院 進行科學研究,透過分析兩千年前的古羅馬顏料樣本,確認他們使用的配方與古代完全一致。
這項發現,不僅讓失傳的蠟彩技法重現於世,更被視為當代藝術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。Pedro Cuni 持續推廣蠟彩技術的保存與當代表現,使這項古老媒材重新走入藝術實踐之中。​​​​​​​

You may also like

Back to Top